電子大轉向 PC已死 靠3大主戰場贏回來!

2011-04-13     本文節錄自370期財訊雙週刊

這是一場攸關上千萬股民、數兆元市值的聖戰!從品牌商宏碁 、華碩,組裝代工的鴻海、廣達、仁寶、緯創、和碩,到主機板廠技嘉、微星等供應鏈,台灣有上百家上市櫃公司圍繞著「電腦」這個產業,去年總營收超過6.5兆元,是同年台灣總稅收的5.3倍;還跟全球95%以上的電腦供貨量息息相關。如今,這個龐大的產業鏈卻被蘋果電腦這個變種病毒,深深地撼動了!然而,開戰的號角已經響起,只要體認現實環境的轉變,願意大刀闊斧地改革;嗯!也許,還要換個腦袋......台灣電腦產業也可以「突變」,還有再次大爆發的機會。
這不是台灣電子業第一次遇上麻煩事,不過肯定是最棘手的一次。

二○○三年,筆電以方便攜帶、還能無線上網的優勢,猛地起飛,以每年二成的驚人成長率,威脅桌上型電腦的存在,並在○九年正式超越桌上型出貨量。○三年時,筆電市場規模只有四千萬台,今年已達二億台;同期間,桌上型電腦以個位數的年增率緩慢爬行,始終維持一億台出頭的水準。這個變革,造就了廣達、仁寶等筆電業者的崛起,卻也讓技嘉、微星等主機板廠失去了投資市場的關愛,從此打入冷宮。

變革,今年又來一次。不過這回主角換成平板電腦:今年五至六千萬台,估計一三年將暴增到一億台,將是該年度筆電總市場規模的一半強。問題是,誰將趁勢而起,誰又將殞落?
把這次的板塊挪移形容是台灣電子業史上最嚴重的一次,可不是空穴來風。因為如今當道的,是蘋果電腦結合軟、硬體,徹底顛覆電子產品營運模式所帶來的風暴。「以前台灣電腦公司把產品賣給消費者,交易就終了;但蘋果iPhone、iPad搭配應用程式商店(Application Store)的模式,是硬體產品賣出,交易才正式開始,」某電腦代工大廠高層分析。

大挪移!
過去只要賣硬體 現在軟體才值錢

蘋果在iTunes上建置了最大的音樂商店,App Store上有六萬五千種軟體可供下載,據統計,在App瀏覽的消費者,有七成願意付費;但從Android平台進入的消費者,付費比例不到四成。加上蘋果的iOS作業系統單純,吸引軟體開發商量身打造新產品,也更容易賺到錢。去年蘋果的軟體收入將近十八億美元,但Android僅有一億多美元,足見軟體平台的威力。但,台灣誰能吃到這塊大餅?
當年桌上型電腦切換到筆電,價值中心只是從台灣的一群公司轉移到另一群公司身上;但今年從硬體走向軟體,台灣卻可能缺席。是的,有一些年輕、新崛起的台灣應用程式公司,已經在蘋果App Store嶄露頭角。但放眼台灣上市櫃中大型公司,似乎只有蒙恬靠著名片王闖蕩江湖;國際熱門的雲端運算技術,如資料儲存、管理、快速存取等,都是台灣陌生的領域。變種蘋果對台灣電子業帶來的衝擊,要遠比代工商機來得多。
壞消息總是接踵而來,在找到長期反制蘋果之道前,台灣電子業還得先解決第二季的麻煩事。日本三一一大地震重創三菱瓦斯的BT樹脂廠,雖然景碩、欣興、南電等IC載板大廠手上仍有一個多月的庫存,但近期不論從IC、零組件、系統廠等多方求證,當手上的庫存用罄後,五月供應鏈中斷的機率頗高。三月營收與出貨量才雙雙創下新高的廣達無奈地表示,四月需求很強勁,但五月卻因為可能缺料而存在著高度危機,「但那是最上游的特用化學領域,我們根本掌握不到第一線的狀況。」
歹年冬!
震災、匯率、缺工 問題接著來
不僅掌握不到第一線的狀況,事實上,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三十餘年,很多關鍵零組件都還握在國外大廠手中,舉凡中央處理器、DRAM、快閃記憶體、特用化學等等。二十年來投資市場對電子公司的簇擁,除了推升股價外,也不斷施壓要看到短期的高成長,反而對很多需要實實在在扎根、從頭做起的基礎技術,都付之闕如。
就算第二季缺料只是短期利空,今年匯率的變動與中國缺工、工資上揚,都會侵蝕電子業獲利。因為二月英特爾晶片組瑕疵回收,遞延需求,讓華碩三月主機板出貨量比原本預估的還要多出一成,成為眾多產品線中表現最好的一個。但三月中,主機板事業部總經理林哲偉卻得夜訪上游供應商,拜託他們想辦法解決缺工帶來的供貨不順問題,「如果華碩出面投資、甚至協助蓋廠能夠有幫助,我就立刻聯絡投資部門,只要你們有辦法解決!」

文章出處:財訊Wealth Magazine

加到我的最愛

登入

登入成功